半夏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 的干燥块茎。主产于四川、湖北、河南、安徽、贵州。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本品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以皮净,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捣碎生用,或用生石灰甘草制成半夏,用生姜白矾制成半夏,用白矾制成半夏。

  • 药性
    有毒归脾肺经

  • 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 应用

    1. 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本品辛温而燥,功善燥湿浊化痰饮,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治痰湿阻肺之咳嗽声重,痰白质稀者,常与陈皮茯苓同用,以增强燥湿化痰之功,如二陈汤《和剂局方》;治寒饮咳喘,痰多清稀,夹有泡沫,形寒背冷,常与温肺化饮细辛干姜等同用,如小青龙汤《伤寒论》。治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甚则呕吐痰涎,痰厥头痛,可配天麻白术化痰息风健脾除湿,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2. 胃气上逆呕吐反胃

        本品入脾胃经,擅燥化中焦痰湿,以助脾胃运化;又能和胃降逆,有良好的止呕作用。对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使用。因其性偏温燥,善除痰饮湿浊,故对痰饮胃寒所致呕吐尤为适宜,常与生姜同用,如小半夏汤《金匮要略》;若配伍性寒清胃黄连,亦可治胃热呕吐;配石斛麦冬,可治胃阴虚呕吐;配人参白蜜,用治胃气虚呕吐,如大半夏汤《金匮要略》。其化痰和胃之功,亦可用治痰饮内阻胃气不和夜寐不安者,可配秫米以化痰和胃安神,如半夏秫米汤《灵枢·邪客》

    3. 胸脘痞闷梅核气

        本品辛开散结化痰消痞。治寒热互结所致心下痞满者,常配伍干姜黄连黄芩等,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若配伍瓜蒌黄连,可治痰热结胸,症见胸脘痞闷拒按,痰黄稠,苔黄腻,脉滑数等,如小陷胸汤《伤寒论》;治气滞痰凝之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可与紫苏厚朴茯苓等同用,以行气解郁化痰散结,如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4. 痈疽肿毒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本品内服能化痰消痞散结,外用能散结消肿止痛。治瘿瘤痰核,常与海藻香附青皮等同用,共奏行气化痰软坚之效;治痈疽发背乳疮初起《肘后方》单用本品研末,鸡子白调涂;或本品用水磨敷,有散结消肿止痛之效;治毒蛇咬伤,亦可用生品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 用法用量
    内服一般炮制后用,3~9g。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半夏长于燥湿化痰,主治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半夏长于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主治痰饮呕吐,胃脘痞满;半夏长于燥湿化痰,主治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痰涎凝聚,咯吐不出。

  • 使用注意
    本品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生品毒性大,内服宜慎。

  • 现代研究

    1. 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挥发油成分;茴香脑,柠檬醛,-辛烯,-榄香烯等。本品还含有机酸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总酸以琥珀酸()计不得少于0.25%,清半夏不得少于0.30%;含白矾以含水硫酸铝钾计,姜半夏不得过8.5%,清半夏不得过10.0%。

    2. 药理作用

        各种炮制品均有明显的止咳作用,与可待因相似但作用较弱,且有一定的祛痰作用。可抑制呕吐中枢而发挥镇吐作用,能显著抑制胃液分泌,水煎醇沉液对多原因所致的胃溃疡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能升高肝脏内酪氨酸转氨酶的活性,还有促进胆汁分泌作用。稀醇、水浸液或其多糖组分、生物碱具有较广泛的抗肿瘤作用。水浸剂对实验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室性期前收缩有明显的对抗作用;煎剂可降低眼内压。此外,本品还有镇静催眠、降血脂、抗血栓、抗炎、镇痛、促进学习记忆等作用。

    3. 不良反应

        生半夏对口腔、喉头、消化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可致失音、呕吐、水泻等不良反应,严重的喉头水肿可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生半夏超量服用或长期服用可致慢性中毒,引起肾脏代偿性增大。半夏对胚胎有毒性,有可能致畸,并有一定致突变效应。半夏制剂长期口服或肌注,少数病例会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血尿。

【附药】

   半夏曲 本品为法半夏赤小豆苦杏仁鲜青蒿鲜辣蓼鲜苍耳草与面粉经加工发酵而成。性味微辛;归胃经。功能化痰止咳消食化积。适用于咳嗽痰多,胸脘痞满,呕恶苔腻,以及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泄泻,呕吐,腹胀等症。煎服,3~9g。

   水半夏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Typhonium flagelliforme (Lodd.) Blume的块茎。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秋冬采挖块茎,除去外皮及须根,洗净,晒干。性味有毒;归肺经。功能燥湿化痰解毒消肿止血。适用于咳嗽痰多;外用治痈疮疖肿,无名肿毒,毒虫咬伤,外伤出血。煎服,3~9g;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